🌎百佛殿 / 佛教知识 / 列表 / 「自净其意」是什么含义
佛教网

「自净其意」是什么含义

2020年11月25日
  ‘自净其意’出自七佛通戒偈:‘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;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。’这是过去七佛对佛弟子的共通教诫,也可以说是佛法修行的总纲,意思是说:透过持守戒律,广修善法,净化心念,而使身口意三业清净。
  其中‘自净其意’是佛法修行的核心,然而要达到心念的清净并不是一蹴可几,所以佛陀为我们开演了次第法门,首先便是‘诸恶莫作’严守戒律,从身口二业来规范自己,比如持守‘五戒’: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*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身业清净,心当中恶念慢慢减少,善念就比较容易增长,如此便能广行利益众生之事,如不伤生害命,长养慈悲;而不妄取财物,就能廉洁好施。所以能够做到‘诸恶莫作’,自然就能‘众善奉行’,这便是我们修行提升的一个方向。
  然而在‘诸恶莫作,诸善奉行’的实践中,心中难免有种种邪恶心念需要调伏,此时就必须在‘自我观照’及‘反省检讨’处下工夫,去除贪心、嗔心、痴心、慢心等烦恼,这也正是‘自净其意’最重要的内涵。此时,一方面要多听闻佛法,增长智慧,一方面也要藉由加行的工夫,如念佛、持咒、禅修,以加强定力,帮助自己调伏自心。所以‘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’虽是各别的,其实也是相通的,身口二业清净了,意业也就跟着清净,而意业的清净,也需落实在身口二业上。
  其实所有佛法中的百千法门,无非不为‘自净其意’而施设,修行不是向外求,而是从‘诸恶莫作’的自律中,使行为举止端正、清白,在‘众善奉行’的实践中使心意柔软良善,在‘自净其意’的反省内观下,歇下妄心,不断地净化、升华,找回人人本具清明的自性。
打赏
上一条 利行是什么意思?菩萨的利行之道 下一条 什么是“当下”?是什么样的概念?
延伸阅读 何谓「檀越」 人们游览寺院时,常会在一些石碑的碑文上,看到“檀越”二字。此外,菩萨戒子诵戒…何谓「普特切罗」 普特切罗,又名补特伽罗,是梵语 pudgala的音译,意为众生,即轮回转…常耕福田,才能福报多多 福报从哪里来?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,因为福报也有它的前因后果。…四时坐禅 谓一日中定时行四次坐禅,即黄昏坐禅、后夜坐禅、早晨坐禅、晡时坐禅。 兹依《永平清…何为五时说法? 五时说法;是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后,根据不同根器的众生而进行的五次说法时期…细说佛造像三道“颈纹”咋回事,原来是有3个寓意 若我们注意观察佛菩萨的造像,常见造像大多身…不净观颂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,观之既久,贪欲即除,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。余闲居阅《大智度论…

© 2018-2025 Baifodian.Com 百佛殿
👈
返回
🌎
佛教网
🔎
搜索
🚥
导航
🔐
登陆
💳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