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心灵能量 / 列表 / 自己因果自己了,自己修行自己好!
佛教网

自己因果自己了,自己修行自己好!

2018年7月27日
自己因果自己了,自己修行自己好!
  自己修行自己好,自己因果自己了,守好自己的心,管好自己的嘴,才能修好自己的法。
  身静养气,气静养心。遇事能忍是大度,遇事能静方为上。静可生明,亦能养心。
  一个静字,跟随人的一生,却又时常被人忽视。遇事时,学会静心分析才会少生遗憾;气不顺时,学会静心守嘴才能少生麻烦。不当说而说,惹祸;不必说而说,惹怨。心静方可守嘴,心静故能宠辱不惊,处处鸟语花香。静是一杯清泉,洗去内心的浮躁气,眼中的怨恨气;静是一缕清风,让愤怒降温,让冲动止步。
  许多遗憾事,欠缺思虑下而生;多少悔恨事,缺少忍耐中而来。心是一切之根本,呵它、护它、爱它,才能养它;心是一把尺,平它、正它、度它,才是爱它。心若静,才有思考;心能静,才有作为。

  人可以虚荣,但不要虚伪;人可以虚言,但不能虚捏。做人,人品为先,能力为次;做事,尽力为要,结果为辅。被信任很难,被理解很不容易。
  珍惜别人的信任,再三须慎意,第一莫欺心,对得起己心,才能对得起他人。
  做什么都别丧品,失什么都别失人心。目中有人才有路,心中有爱才有度。心怀谦卑,才有进步;肯于吸取,才有提高;观心自省,才会气和。

  心怀感恩,内心平和;心怀感恩,懂得珍惜。感恩是一种姿态,更是一种品德,当心生感恩时,会明白,活着,就是一种接受。伤我们的是度我们而来,爱我们的是温暖我们而生。
  世间的缘,有长有短,有真有假,有善有恶。以美好心对待善缘,以观己心对待孽缘,逃不过的学会面对,避不开的学会接受,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,就会收到什么样的因果,要知道每个人所得的都是应得的。
  心生怒气时,不宜武断,应静心分析;心生怨气时,不宜责怪,应换位再发。怒,缓一缓,不会悔恨;心,容一容,无愧己心。愚人求境不求心,问心才安;智者观心不问得失,超凡才佳。
  能吃亏的吃不了亏,能容忍的不是懦夫。君子受锤炼之苦,才会看淡世事;慧者容他人不能容之事,才会脱俗。

  人活着,总不能处处顺己心意,满己之愿,坦然接受,淡然面对,不失为一种风度。能让人占利,证明自己比他人强;能给人带去欢愉、宁静,是自己的福气。
  心之伟大不在于华丽,而在于真实;人之贤能不在于善言巧会,而在于为他人带去多少感悟。自私自利为愚者,予他人慈爱为强者;计算当下为凡夫,活在当下才是智者。
  处人处心,交人交信。志同才有真心,信任方能长久。生命中的过客向来比朋友多;敷衍迎合也只是客套。文之优美,在于去除多余;爱之欢愉,在于懂得选择。是好是赖,学会用心;是真是假,要会分析。
  人生,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,有所舍得,才有所获得;有所放得,才有所值得。一辈子如过隙白驹,松开虚伪的才能得到真心的;忘记伤害的才会留下美好的。

  当一个人内心宁静时,所有的外因都干扰不了她的平和;当一个人看淡名利时,所有的诱惑都撼不动她的淡泊。
透过浮华才会看透人生的虚空;透过沧桑才明白人生的意义。有能力时,帮助别人;有财富时,施予别人。
  没有人是一无所有的,你善意的眼神,友好的微笑,豁达的心态,于他人来说都是一种布施。
  一件事给他人以恐慌、愤怒,是造业;一个举动给他人带去平和、宁静,是修善。
  人心向善,处处路宽;心有慈悲,福报久久。行善,不是某种形式,而是甘愿地给予;积德,不是施舍了多少财物,而是施舍了多少善心。慈悲没有界线,仁爱没有多寡,有供养心就好。

  再坚强的人,都有脆弱的时候;再多能的人,也有无助时。原谅伤害你的,放别人一条生路。
  世间的事,总不能事事顺心,样样圆满,总会有遗憾,总会有磕碰,是宽容的心、慈悲的让,弥补的种种缺憾,温暖了岁月的清苦。
  因为宽容,更懂得珍惜和原谅;因为宽容,更善待了每一个遇见,珍惜了每一份善缘。宽容是仁,宽容是爱,宽容是一盏灯,照亮别人的同时,也温暖了自己。
  宽容的心,让不满止步,给心灵安慰,予人生祥和。少一些计较,多一些宽容,人生安暖,一路阳光。

  守心不生怨,守嘴不惹祸。以欢喜心看人,人人良善;以指责心问人,处处缺点。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,多一份为人想,多一些观心自省,就多一份平静、豁达。
  假如你少争,就会少生烦恼;假如你少怨,就会多一些和善安宁。当一件事发生时,不妨想想对自己的伤害,再想想别人的难。宽容别人等于爱自己,原谅别人等于疼自己。
  同样的心,不要总是装满怨恨;同样的眼睛,不要总寻人短处。心有阳光,处处和善安宁;心怀豁达,处处海阔天空。修行先修心,暖人先暖己。
  自己因果自己了,自己修行自己好,守好自己的心,管好自己的嘴,才能修好自己的法。
打赏
上一条 爱心是最大的慈悲! 下一条 你知道何为坐禅吗?
延伸阅读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:「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」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他人对我们是何种态…以忍来圆满人生 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 “忍辱”,是良药,但是苦口。能忍的人,走到那,都是海阔…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“发心”,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“责任…9记金刚棒喝,句句戳心、振聋发聩。 拜佛 “拜佛不是弯下身体,而是放下傲慢。”大家要记住!…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,你仍然不悟!因为不悟的人,说无念,执着无念…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忍辱≠忍气吞声,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 “辱”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,…不要自己逼自己 有人问我:“师父,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,希望能鼓励自己不断努力。可…

© 2018-2025 Baifodian.Com 百佛殿
👈
返回
🌎
佛教网
🔎
搜索
🚥
导航
🔐
登陆
💳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