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佛教知识 / 列表 / 什么是上根、中根、下根?什么是顿悟?
佛教网

什么是上根、中根、下根?什么是顿悟?

文 / 达照法师 2020年7月14日
  上根、中根、下根,佛在《法华经》中有个比喻,叫三草二木:上根的人像大树,中根的人像小树,下根的人像小草。天下大雨的时候,大树接收的雨水最多,小树接收的雨水少,小草接收的雨水更少,如果洪水再大了,把草就冲垮了。
  什么意思呢?就是我们善根深厚的人,接受大法、接受佛法的能力特别强,明白真理也非常快;但是善根浅薄的人、下根的人,他接受佛法的道理接受得很少,甚至接受不到。在这个接受佛法的情况,佛还讲,佛法像大海的水,上根的人就像大象,它一到海边,他可以喝很多水;中等根器的人,中根的人像是小小的动物,他吸收的水很少;那下根器的人呢就像蚊子,他吸收的水更少,就是你生命的力量很脆弱,接受的能力也很脆弱。这个是比喻三等根基的人。
  但是这三等根基的人都是可以提升的,善根是可以培养的。你听了佛法以后,你把内心启发出来了,本来很自私的,你想无私才是最好的,你一下子从小根基的人就变成中等根基了;如果你觉得心量大更好,那我度众生更好,不再自私了,那你就变成大乘根基了。所以这个上、中、下是相对而言,没有一个固定的,说一定是这样一定是那样。因为善根是可以变化的,每个众生都能成佛,骨子里面每个人都有上等根器的。只是这个根是指过去种下去的种子,我们现在听法、修行,就是在未来的世界里,我们的善根就更深一点了。比如过去生接触过佛法,接受过正法的人,这一生一接触正法,马上就很有感觉;过去生如果是诽谤佛法,没有接触佛法的,你这一生接触到了佛法,还是很难生起信心。就是善根的区别,都可以慢慢地培植的。
  顿悟是什么呢?顿就是当下,根基非常的利,一下子,没有第二下,这叫顿,顿然大悟。有些道理我们是一听马上就懂,但是有时候我们做会做不到,所以顿悟一般来说是指你突然一下子茅塞顿开,叫顿悟。这个佛教里,悟还有很多次,小悟千万次,大悟只一次。大悟按禅宗说应该有三次:破本参第一次,破重关第二次,破末后牢关第三次。但是也有修行特别好,很精进的人,他修行修得很高的境界,但是一直没有悟,但是一悟的时候,他就力透三关,就是本参、重关、末后牢关一起悟到了。
  如果我们按《金刚经》的标准来说,破本参就是你能够在内心中明白了自己的真心,看到自己如如不动的地方,也就是看到无我的地方。我们大家都以我为中心,有一天你看到没有我了,你这一下子在轮回的世界就可以解脱了。这是顿悟,证得本体。
  第二重关呢,证体以后还要起用,就是不但内心无我、空寂,还能够在生活中自在运用。证体起用了,这是重关。
  末后牢关就是性相不二。性相不二,就是见到性就见到相,就是《金刚经》里面说的“从相见性”的这个道理。那么明白中道实相的道理的人,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,他可以在一百个世界示现成佛,像释迦牟尼佛这样,他可以化身一百个释迦牟尼佛,这种人是属于大彻大悟的人。
  道理上一下子悟到了,但是行为上还做不到,所以《楞严经》里面说,“理属顿悟,乘悟并销”。道理上有时候听法一听就懂了,而且一懂就究竟,就彻底,就不需要再改变,这叫理属顿悟。但是事相上呢需要渐修,逐渐逐渐地去修,虽然我们道理一下懂了,但是我们的生活习惯、人生的观念、还有为人处世的态度,那个不是一下子全部能改的。如果是顿悟的话,他改变也非常快,只是还有很多的毛病,太久了不容易改,那么慢慢改,一点点改过来,这叫渐修。顿悟渐修。
  其实顿悟也是过去的渐修积累起来的。如果你说,“我一定要顿悟,我就不渐修了,我就不用功,等有一天让我顿悟。”其实也没希望的。就是你慢慢地修,慢慢地修,修到有一天呢,突然一点就破了,这个顿悟,所以顿悟有渐修的基础在。如果你渐修的功夫还不够,你顿悟了,悟到以后,你还得去继续悟后起修,还得去渐修。所以不管悟前还是悟后,大家都得先好好用功。
  谢谢你看完 达照法师 的文字!
打赏
上一条 具体怎么回向 下一条 出广长舌相是什么意思?
延伸阅读 不净观颂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,观之既久,贪欲即除,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。余闲居阅《大智度论…不是遗传,这是共业,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“无明”呢,就是微细的愚痴,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世…佛像为什么赤脚? 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,不论是寺院庙宇里的雕塑,还是字画玉器上的造像,几…绕佛三匝的含义 你知道吗? 顶礼于塔,当愿众生,一切天人,无能见顶; 右绕于塔,当愿众生,…先把六根收起来,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 爱取的烦恼,它一定是两个之间的作用,一个能爱取,一…什么是三业 (名数)一身业,作于身者。二口业。说于口者。三意业,思于意者。此三业大乘唯识分…浴佛的意义 三千多年前,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。传说佛陀降生时,园中百花齐放,…

© 2018-2024 百佛殿佛教网
🌎
佛教网
📃
佛教知识

藏经阁
📖
经典故事
😃
学佛释疑
👈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