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:菩萨费尽辛苦度众生,但是往往很难见到效果,甚至不为人所理解,被非难、指责,那菩萨的付出,是不是真的有希望,是不是做的都是无用功?
答:没有无用功。我们把生命的跨度看得太狭小了,是凝聚在几天、几年,最多几十年里在看生命,真正的菩萨不是这样看的。真正的菩萨会怎样看?
《大般若经》里有一个例子,说一个大心的菩萨可以为了让一个众生发起一念善心,跟着这个众生下地狱一劫。地狱的众生是很苦的,跟这个众生下地狱一劫,就是为了让他能够生起一念善心。
从这一念善心开始,继续这样不懈地努力,让他的善念增长,直至于能够发起道意,修行,善法增长,最后智慧圆满,断尽烦恼,解脱一切苦。对一个众生这样,对百千万亿无数的众生也还是这样,这就是菩萨。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,跟菩萨所必须要具有的几个要素是密切相关的,就是我曾经跟大家提的“一切智智相应作意,大悲心为上首,无所得为方便。”
你刚才在说的时候,是在一个“人我见”为基础来看菩萨的大行,来看菩萨的行履,来看菩萨这一路的心酸、辛苦和没有办法去完成的心痛与绝望,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错误的认识基础上的。这样的情况下,就叫作“自眼未明,何能觉他”,所以菩萨是需要般若慧来相应的。
《心经》是偏重于讲深见的,这是非常必要的,只有用这样的慧见武装起来之后,行菩萨道才成为可能;要不然的话,行菩萨道就会像你刚才所说的那样,那是一条没有希望的道路,那是一条只喷洒献血却看不到鲜花的道路,会是这样的。
但是,如果真的是用菩提心、大悲心和空性慧相资、相成,那这条路就完全不一样。他不执取有实在的“我”,也不执取有实在的人,也不执取有实在的果。《金刚经》怎么说?“灭度一切众生已,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。”如果没有这样的智慧的话,那是不可能的;必须有这样的智慧相应,才能有菩萨的大心,也才会有如来的果证。所以这说:“在一切佛法中,大乘为心;在大乘佛法中,般若为心。”就是在说这个,如果没有这个的话,大乘不可能。
你说得是很正确的,其实你就在表述这个问题,你就在说这句话。你这句话可以从负面去看,也可以从正面去看,正面看的话,就是你强调了般若的重要性。
谢谢你看完 印慈法师 的文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