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,有些人在与周边的人比较时,发现自己拥有的物质、财富、容颜、技能、地位不如他人,内心就会自然生起羡慕的心理,希望自己也能拥有,这本可以让人树立更高的目标,并为之奋斗以实现。但是,你如果在生活中将这种心理不断放大,它就会变成嫉妒心理,会在内心对他人所拥有超过自己的东西生起负面情绪,形成嗔恨及忧愁。深入分析,你会发现嫉妒其实是源于对当下自我的否定及不自信,如果长时间无法放下及看透及对治,则可能会形成性格的一部分,甚至导致出现心理障碍。
唐代玄奘大师在《成唯识论》中说:“云何为嫉?殉自名利,不耐他荣,妒忌为性。能障不嫉,忧戚为业。”大意是说嫉妒心的人,听到或见到他人拥有比自己更高的地位、技能,或更多的财富等优越条件时,深怀忧愁不安之心。它其实是众生六大烦恼之一嗔恚心的体现。所以,一旦发现内心生起强大嫉妒心时,就应该认识到它是一种烦恼心理,需要在生活及修学中不断放下及对治,才不至于影响个人的修学及生活。那么,如何才能克服嫉妒心呢?
首先,要对当下的自我进行正确的认知与肯定。
每个众生都是带着过去无始形成的业力来到这个世间,从一出生开始每个众生除了拥有每天的时间相同,其它皆不同,有着六道不同的生命形式,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、社会环境,成长及学习环境,每个人的智能、容貌、领悟力也皆有差别,而且越往后可能差别更大。这时因为过去的业习力量暂时是无法改变的。因此,应接受当下自我及所拥有的一切,这样才不至于完全否定自我及失去信心。
其次,要善于对自我长处的肯定。
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,就像人的手指头皆有长短,也皆各有其大用。人也如此,可能你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,但在另一些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点或特长,要善于在自己拥有的特点上进行适当的肯定,千万不要以自己的弱点去比别人的长处,或不断放大自己的弱点甚而全面否定自己。只有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独立且有着特长或特点的人,才不至于在生活中一味地陷入对他人的嫉妒之中。
其三,要学习化嫉妒为动力。
既然别人比自己更优秀,那自己就应学习把嫉妒心转化为努力和改变的动力,不断学习提升与超越自我,不与他人比较,而是多与过去的自己进行比较,每当你前进一步就会收获对自己更多的肯定与自信。
最后,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培养自己内心的慈悲。
因为,慈悲是对他人的宽容、理解与无始的爱护。慈悲心中无嗔,故不会产生敌人,也不会因为他人比自己优秀就心生嫉妒,反而会因为慈悲而对他人的进步与优秀随喜赞叹。如古德云:面上无嗔是供养,口里无嗔吐妙香,心里无嗔是珍宝,无垢无染是真常(清净佛性)。
谢谢你看完 如觉法师 的文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