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佛教知识 / 列表 / 解行并进是什么意思?如何做到解行并进?
佛教网

解行并进是什么意思?如何做到解行并进?

文 / 灯云比丘 2020年3月19日
  如何做到解行并进。大家都知道解行并进这个词语。解就是理解道理,行就是付诸于行动。也就是理论跟实践的过程。
  如何把理论变成实践?这中间还需要很深刻的一些布局认知。假如理论只是大体上懂了,那么要实践的时候就会很难。
  所以,小时候我们读书的时候基本都是读理论。但要把所学习的这些学问落实到以后工作当中的时候,我们会发现到中间还有很多很多不太一样的地方。而这些东西呀,书本上是没有的。但是理论是对的,但书本上确实没有。
  这一类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里面,中间这一类的东西叫什么?叫经验。而这个经验没办法传授给大家,再高明的老师都没办法说。经验要靠自己去历练,去摸索。然后在反反复复的挫折当中掌握经验。所以古人就会说,吃一堑长一智。人的聪明才智就是在这些坑坑洼洼里面,摔摔倒倒当中成长。
  所以解行并进,解就是说到,知道。然后行呢?就是做到。能够知道,又能够做到,将来才能够得到。得到什么呢?好的效果。我们所追求的目标,你就能得到了。
  所以,现在我们看看知道的多还是少?做到的多还是少?将来直接就关系到得到的多还是少?知道、做到、得到这三个步骤,这是我们解行并进要注重的内容。
  现在的问题在于,因为人的程度不一样,根基个个不同,所以同样一个班级里面,大家在学习、在听经闻法,道理法师说的都是一模一样的。但是遗憾的是理解的学生不一样。每个学生对这些道理的理解程度浅深不同。有些学生悟性高,法师说的这些道理,他能够领悟到更多方面去。而大多数的人,领悟力恐怕就没那么好。毕竟高人永远是少数的,而普通人永远是多数的。
  所以多数的人能够领悟到当前所说的这句话的道理已经是算不错了。而更多的人恐怕只能领悟到其中的百分之多少,不一定完整。
  所以随着个人的理解道理的浅深差距,这第一步,差距就拉了很长很长。然后第二步做到,从知道到做到,这其中差距又要拉很长。
  知道的过程已经有人知道多,有人知道少了,差距这么大。接下去第二步要去落实做到的时候,我们又会发现到,有人精进,有人懈怠。有人积极,有人马虎。
  所以在做的过程里面,勇猛精进的人。他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做到很大很大的成果。而有些人,懒散懈怠的人可能花了几年几十年了,可能成果还不如人家几个月。这是为什么?这是精进与懈怠的差别。
  还有一些人做事情,他是偶尔精进一下,有空的时候精进一下,没空的时候可能就很长一段时间都搁在一边。这种三天打鱼七天晒网。但是偶尔看他好像精进的时候特别精进,但就那几天而已。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可能就末后那五天特别精进。而另外三百六十天根本就连想都没想,恐怕都忘光光了。
  那样的短时间的一点点精进,效果就不明显。所以从知道到做到,从解到行,这个过程当中又是拉了很大的距离。当然跟根基的好坏也是有很大的差别。
  然后从做到到得到,这个过程里面,因为种种因素的差别,又会拉出一大段的距离来。你做到的程度做了多少?做的精度你做的多精?做得很粗糙,还是很精致,这就不一样了。
  就像一个雕刻佛像的人,你要是给你两个人同样的木头,雕刻得很精致的人,可能他这一尊雕塑可以卖几万块钱。而雕刻极为粗糙的人,几百块人家都要犹豫不决老半天。我买不买?那么难看!太粗糙了!同样的木料就因为精跟粗的差别,结果又不一样,价值也都不一样。
  所以,解行并进这当中就出现了两大极端。一个在佛门里面称为顿悟的人。他为什么能够顿悟呢?像六祖慧能大师那个样子,一闻即悟。
  为什么?因为他解行是同时的。解时即行,行时即解,解行一体。他能够把理解的道理马上在心里面应用开来,跟个人的身心内外融会贯通。
  所以身口意,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全部在刹那之间就贯通了,这叫解行并进。这种顿悟根基的人都是了不起的,善根深厚这样的人。而绝大多数根基呀,他可能要经过先理解。然后理解到越来越深入,越来越广泛之后。然后才会慢慢的学会了应用,也就是说它的解跟行是分开的。而分开的长度,到底是多大的长度距离?还是因根基的差别而有差别。
  有些人可能拉开的距离好长。从他理解到他会应用中间要隔很多年。而有些人可能距离短,可能从理解到会用只要几个月。而有些人只要几天,让他想明白了就会去做。
  然后做的时候,是做到满分?还是半分?还是少分?这又因人而异。所以这一类把解与行分开来修行,解行不是一体的,是两个的。这一类的人叫做渐悟的人,他是渐渐渐渐,逐渐逐渐,慢慢就会领悟到其中的道理。
  所以渐悟的根基上下的差别是非常巨大。上等渐悟的人他花的时间少就能入门,要是下等渐悟的人可能花了一辈子,甚至于多少生多少世之后,他才会慢慢的领悟到道理,应用到生活里面了。
  所以就形成顿渐之差别了,这也是因为解行并进的过程里面出现了这么两种差异。
  谢谢你看完 灯云比丘 的文字!
打赏
上一条 什么是根尘脱落?是什么境界? 下一条 什么是咒语?
延伸阅读 不净观颂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,观之既久,贪欲即除,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。余闲居阅《大智度论…不是遗传,这是共业,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“无明”呢,就是微细的愚痴,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世…佛像为什么赤脚? 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,不论是寺院庙宇里的雕塑,还是字画玉器上的造像,几…绕佛三匝的含义 你知道吗? 顶礼于塔,当愿众生,一切天人,无能见顶; 右绕于塔,当愿众生,…先把六根收起来,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 爱取的烦恼,它一定是两个之间的作用,一个能爱取,一…什么是三业 (名数)一身业,作于身者。二口业。说于口者。三意业,思于意者。此三业大乘唯识分…浴佛的意义 三千多年前,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。传说佛陀降生时,园中百花齐放,…

© 2018-2024 百佛殿佛教网
🌎
佛教网
📃
佛教知识

藏经阁
📖
经典故事
😃
学佛释疑
👈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