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心灵能量 / 列表 / 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
佛教网

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

文 / 了幻法师 2019年9月25日
  欲望,通常指驱使人想望、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。
  以佛法的观点来看,欲望的性质可分为三种:即善、不善、无记(非善非恶)。善的欲望需要发扬;恶的欲望需要压抑;除此而外,还有非善非恶的欲望,如正常的生理需要如饮食、睡眠等等,这些欲望本身虽然没什么过患,但它们一旦和我们的贪、嗔、痴烦恼相应,就会介入恶的成分而变质。
  贪欲,是被视作恶的。对世间的五尘六欲,及钱财名位等的执着、想望、迷恋和过多的、非分的贪占、追求。贪欲的危害,古人早就有深刻的认识。《老子》云:“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聋,五味令人口爽,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令人行妨。”婆罗门教、基督教、儒学等亦皆对人欲的危害,有不同程度的揭露。
  人欲横流,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弊病。
  佛教认为:贪欲使人热恼不安,驱动人发起不善业,由有漏业导致生死苦果,贪欲是人生诸苦之本源。经中说:“欲为苦因”,即指贪欲。贪欲之中,性--爱方面的贪欲,尤为造成生死轮回的根本。《圆觉经》卷一:“一切众生,从无始际,由有种种恩爱贪欲,故有轮回。若诸世界一切种性,卵生、胎生、湿生、化生,皆因*欲而正性命。……”
  但欲望并非都是有害的,有益的“善欲”、“善法欲”,佛教则认为应予肯定,并培育增长。善欲、善法欲,指对弃恶修善、自利利人及修习佛法、追求真理、利乐众生等高尚理想的向往、追求。这种欲望是精进(勤)的前提,是我们成就一切善法、佛法的根本动力。
  谢谢你看完 了幻法师 的文字!
打赏
上一条 改变别人的方法是改变自己 下一条 男欢女爱的十一个疑问
延伸阅读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:「人生不如意事,十常八九。」在日常生活中,无论他人对我们是何种态…以忍来圆满人生 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 “忍辱”,是良药,但是苦口。能忍的人,走到那,都是海阔…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“发心”,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“责任…9记金刚棒喝,句句戳心、振聋发聩。 拜佛 “拜佛不是弯下身体,而是放下傲慢。”大家要记住!…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,你仍然不悟!因为不悟的人,说无念,执着无念…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忍辱≠忍气吞声,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 “辱”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,…不要自己逼自己 有人问我:“师父,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,希望能鼓励自己不断努力。可…

© 2018-2025 Baifodian.Com 百佛殿
👈
返回
🌎
佛教网
🔎
搜索
🚥
导航
🔐
登陆
💳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