苦乐中道可以说是佛教用中道思维解决的最早问题。在佛教产生之初时主要流行两种处世哲学:一是以顺世论为代表的享乐主义,一是以耆那教为代表的禁欲苦行主义。
顺世论反对禁欲,肯定人应该在现实世界中追求幸福的生活。在《摄一切见论》中就记载了其观点,书中说:“人唯一的目的就是通过感官的快乐进行享受。……当生命还存在时,让人快乐的生活。”而耆那教则主张禁欲苦行,在《杂阿含经》中就有:“(耆那教徒)裸形拔发,乞食,人间游行,卧灰土中。”
佛教认为极端的苦与极端的乐都是偏执的表现,都不会使人得到幸福。要使人摆脱痛苦得以解脱,就只能行二边行,即苦乐中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