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学佛释疑 / 列表 / 居士礼仪五十条
佛教网

居士礼仪五十条

2019年7月2日
  1、寺庙内的一针一线不得取用。
  2、不得盗取寺庙的水果。
  3、入佛堂不得吸烟、穿拖鞋、皮鞋、嚼槟榔或口香糖。
  4、进佛寺不得由中门入,当从旁门入。
  5、进佛堂,不得高视佛面,当即低头作礼拜,更不得溜达作观赏态,东张西望。
  6、佛寺内不得大声谈话喊叫,或躺卧,或跑跳。
  7、佛寺内勿随地吐痰或擤鼻涕。
  8、入佛堂,应即拜佛顶礼,或绕佛唱念佛号,佛言:当得五种福德。①后世得端正好色;②得好音声;③得生天上;④得生王候家;⑤得涅槃道。绕佛方向:应由右向左绕行。拜佛后当即退出。(切勿喧哗)
  9、寺庙内用食,要捐献功德金。(因所食之物,皆为十方善众捐献,不应白吃,非出家人不得供养)
  10、入佛堂,不可穿木屐,拖鞋,随身衣帽、手袋应放于地上,不可随便放在佛桌上。(免扰清静及污染拜佛圣地)
  11、佛堂中央,是主持师父所礼佛的位置,一般人不得站之或礼拜。
  12、入寺庙,服装要整洁朴素。不可穿迷你裙或露胸露背的衣服,有失礼仪。
  13、勿让小孩在佛堂内奔跑嬉戏。
  14、佛寺非游乐场所,入佛寺应恭敬肃静,不高声说话,不带烟酒荤肉,不扰乱出家人清净修行。
  15、入佛寺应念“阿弥陀佛”向师父问讯。
  16、皈依弟子入佛寺应向师父顶礼。
  17、入师父房间,应扣门三声,若不应声,不得强入,即可离去。
  18、师父在刷牙、洗脸、理发、睡眠、吃饭、休息、打电话、写字皆不应作礼,在马路上也不应作礼,问讯即可。
  19、奉饮食于师,应两手高捧,食物要洁净,若吃剩食物不可让师父食用,是为不净罪。
  20、与师父谈话,不得面对师父,应侧立或侧坐,不得于高处立,或太远立,对师父说话应轻晰小声,和颜悦色,师父讲话中,不得插嘴。
  21、师父的座位、衣物、用物、不得用。
  22、随侍师父之礼:师若坐,应当在旁边站立,若不命坐,不可坐。站立时,不得靠壁斜立,对师不敬。
  23、对师父的尊称:若有人问您师父的法号,应当说上某下某,不可直称师父名字。
  24、入佛寺食堂或休息室,不得争座或高声呼叫。
  25、在寺庙过夜,师父打板通知大众入睡时,应熄灯睡觉,不得开电灯读书或闲聊,以免打扰出家众睡眠,又犯盗用常住物之电力,若真的不能入睡,要开灯看书也可以,须交电费或自由捐献功德金给寺庙作电费用。
  26、在佛寺内用物要节省。
  27、在佛寺内刷牙、洗脸时,不得面向佛金身或出家师父。
  28、勿将寺庙当观赏地区,勿乱丢纸屑果皮,应维护道场清洁。
  29、拜佛前应洁净身体。
  30、礼佛之前,勿吃荤食、辛味、烟酒。
  31、有人礼佛,勿从前面过。
  32、拜佛姿势要庄严,不可倾斜不正。
  33、徒弟与师父不可同时拜一人,要等师父拜完了,自己再拜。
  34、持佛像不得向人做礼。
  35、拜佛不一定要点香,重要的是至诚的恭敬心与清净心。
  36、不可用嘴巴吹三宝物经典。
  37、佛桌上不可乱放杂物。
  38、有人诵经,请勿在旁走动,或在中央照相。
  39、点香勿用口吹,勿用鼻闻。
  40、佛教经典不可乱放。
  41、受戒弟子不得学习外道学术。
  42、在寺庙浴室中不得小便洗衣。
  43、入厕勿穿鞋,需换拖鞋。
  44、睡时应吉祥卧。
  45、在佛寺内过夜睡觉,不得高声谈话。
  46、在佛寺内协助工作后,不可私带物品回家。来佛寺帮忙工作,是在积造你的功德,而在工作中或打破物品要赔,拿常住剩物,看偿值多少,再将钱投入功德箱,如此可得圆满。(功德无量)
  47、勿用不净物或剩物供养师父。
  48、法师讲经开示,不得讲话打瞌睡。
  49、供养师父物品或供养现金,当跪拜手奉,或受师赠物结缘,亦需跪受,表示恭敬之意。(有人身材高大,站着比师父高,供物站着上供,居高临下,较为不敬)身材高者,平时应站立师父身后两步距离,不可与师父平行站立。
  50、顶礼师父应面向佛位或正位。(很多人在佛堂顶礼师父,无论师父站在哪个方向,都朝着师父的身体跪拜,这是不合乎礼仪)应朝着佛像方向跪拜才对,若无佛像,亦应朝着入门处所对的方向跪拜,一般可顶礼一拜。
打赏
上一条 下雨或流血时要念什么咒 下一条 出家是命运是宿世善根还是愿力
延伸阅读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: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,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,则如…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“厌离女身”,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。…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,太广大了。我们没办法,去缘四十八愿。所以善导大师说…一个初学者,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:第一个趋吉,第二个避凶。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…燃身燃指供佛,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,如《法华经》所说的舍身、燃身、燃臂、燃指,…不眷恋,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,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,或消极…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,唯识学主要是针…

© 2018-2025 Baifodian.Com 百佛殿
👈
返回
🌎
佛教网
🔎
搜索
🚥
导航
🔐
登陆
💳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