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学佛释疑 / 列表 / 业障有哪些?内外两种
佛教网

业障有哪些?内外两种

文 / 灯云比丘 2019年6月23日
  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”。十方一切诸佛教导众生的内容主要就是这四句话。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“,是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建立起做人的本份,人都做不好,怎么可能做佛呢?断恶修善获得人天福报,福报具足了,修行才能自在;福报不具足,修行就有障碍。
  障碍有内外两种障碍,而这些障碍都是过去生的恶业所感。
  内在的障碍又分为两种:一种是心理上的障碍。另外一种是身理上的障碍。
  一种是心理上的障碍。心里有烦恼,有执著,或者有邪知邪见,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,导致了心理的扭曲。
  另外一种是身理上的障碍。身体有病了,残疾了等等,让你想修行都修行不了,由此扰乱了修道人的信心。
  这不是没有善根,而是缺了福德。《弥陀经》说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缘,这如同三脚架少了一个脚。善根是有,因缘也有,但福德却没有,或者福德不太够,有欠缺,因此人很烦恼。仔细想想,福报真的很重要,所以我们常常劝人多行善事,多做功德,这样福报很快就会具足了。
  但一定要记住一点,不要观他人过失。在帮助别人的时候,或多或少会看到对方的缺点,而这些毛病过错,会打击你的信心,也会让你的道心严重退失。
  惠能大师说:“若真修道人,不见世间过”,这句话我们要牢记于心。这个不见世间过,不是眼睛看不见,而是不放在心上。怎么样才能做到呢?要同情一切有情。同情人家没有得到好的教育,没有一个好的家庭,没有遇到好的善知识,所以现在才那么坏,这样就不见世间过了。
  假如你做不到这一点,勉强去做一些好事,勉强发一点菩提心,你会发现,你的菩提心太脆弱了,经不起境界的考验,轻轻一捏就破碎了,一遇到境界考验,一考就“烤”焦了。所以经不起考验的菩提心不是好菩提。而要经历考验,就要做到不见世间过。这样做任何的好事,都能够让自己福德增长,功德无量。所以身理上的健康和心理上的健康,都是两种内在福报的体现。
  外在也有两种业障,一种是人为的,一种是自然环境造成的。
  人为的障碍那就多了。你想要学佛,家里人不答应;你想要学佛,领导不允许,所以外面人为的障碍有很多很多种。
  自然环境的障碍也很多,最严重的就是天灾。台风,地震,海啸,水灾,火灾,等等都是外在的障碍。
  还有一种就是距离听经的道场太远了。讲课的地方在莆田广化寺,你家却住在黑龙江,你来得了吗?每个星期来,你飞机票都受不了。家住得太远,就没办法近水楼台先得月啦!所以这距离太远也是外在的一种障碍。
  内外四种业障,只要有一种现前,就足以导致一个人无法修学佛法。而这些障碍不就是福报不够的体现吗?所以要多做好事,多做功德。
  好事功德虽然修福快,但不如持戒快。持戒要发愿,愿自己尽形寿,尽未来际持种种戒,比如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妄语等等,这个愿对着诸佛菩萨,对着天地鬼神一发,所缘的境界就广大无边了。一个人只要发愿持不杀生戒的时候,一切众生,就算你没有直接帮助他,但是他现在活得很自在很健康,你就有一份功德。所以受一条戒就有无量功德,因为你所缘的境界都是十方一切众生。
  你知道十方世界多少个众生?只能用无量无边来形容。那你知道,你持这一条戒的功德有多大?也只能用无量无边来说明。所以持戒增长福报比做点好事要快得多!因此我们自己要持好戒。
  前两句行为上好了,福报增长。第三句是自净其意。就是心地清净了,智慧增长了。
  这三句话不就是福慧双修吗?前两句修福,第三句修慧。有福报又有智慧,这才叫平衡。一个人如果很有福报,却没有智慧,那就是钱多人愚蠢;一个人如果很有智慧,却没有福报,那就是穷秀才。所以必须福慧双修,让自己的命运获得平衡,将来随心所欲,得大自在。
  谢谢你看完 灯云比丘 的文字!
打赏
上一条 为什么说修学佛法要从培福做起 下一条 佛的寿命是多少
延伸阅读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: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,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,则如…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“厌离女身”,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。…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,太广大了。我们没办法,去缘四十八愿。所以善导大师说…一个初学者,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:第一个趋吉,第二个避凶。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…燃身燃指供佛,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,如《法华经》所说的舍身、燃身、燃臂、燃指,…不眷恋,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,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,或消极…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,唯识学主要是针…

© 2018-2025 Baifodian.Com 百佛殿
👈
返回
🌎
佛教网
🔎
搜索
🚥
导航
🔐
登陆
💳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