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学佛释疑 / 列表 / 欲明心见性,先改个性
佛教网

欲明心见性,先改个性

文 / 慧律法师 2019年3月14日
  个性那么暴躁,那就不要讲见性了。在一些小事上,一直过不去,一直讲讲讲,那么就跟见性差太多了,见性无语,能掌控自己的心绪。
  要想解脱,对世间所有的碰到的一切境界,不要做太多的情绪化,这样老死都不能解脱!
  所以不要等到临命终,现在就得大解脱,现在就得大自在。
  未成道业,先结善缘,不要说容不下对方,欲明心见性,先改个性!
  我以前个性也是很硬的,常常拿这个来做自己的座右铭,看我现在多柔软,几乎也没什么个性、没什么脾气了!
  说:师父两个比丘又在吵架。
  我说:吵久了就会累,就会休息了!
  做师父的人就是负责的放下,做徒弟的就负责吵架。
  个性要改一改,不要出家修行了好几年;或者居士听经闻法已经很久了,老是那一副个性,这样不好!个性改一改,讲话不要太大声,不是你凶,人家就怕你;是你很有修行、很谦虚,人家才怕你。
  你大声,人家也大声啊;你用大声,人家装麦克风啊;你骂前面,人家骂你后面啊,不是一样平等吗?
  所以,我们要了解,你现在很凶,人家表面上怕你,背后把你说得一文不值,那不是负面的吗?赔本的生意吗?
  所以,待人处世还是好一点,小声、轻声细语好好的讲,不要用瞋恨心,要不然,会堕阿修罗道。
  内心里面是真正的依教去奉行,有绝对的心性,有绝对的包容,欲明心见性,先改个性,我们把个性改一改,改得那么柔软的腰、柔顺的心情,是如此的慈悲,如此的包容,如此的爱心,有爱心的人。
  都是凡夫俗子的个性,哪有办法进入明心见性的阶段呢?所以个性不改,那么就白费了修行。
  譬如说你以前脾气特坏,那么就应该改一下、修正一下,发脾气对了生死、成佛道没什么帮忙的,可以用更缓和的、柔软的、慈悲的方式来解决问题。
  对于跟我们角度、看法不一样的,这些佛教的宗派,或者是修行的方法不一样的,这些居士或者法师,我们就尊重人家,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。
  尊重,也不要给对方一个压力,除非他要听我们的,跟我们有共同的理念,否则谈起来,他拜的师父跟你拜的师父也不太一样,二个人理念也不一样,一讲起来,脸都绿了,这个就谈不下去了。
  所以,修学佛道,就是尽己之力,竭己之心,修行尽分,那么,度众就随缘,要看他有没有跟我们有缘,没有缘,是不是?
  一切众生如果没有听到圆满的法,他就会固执某一个角度:修行就是这样,一定要这样,非这样不行!他就不知道说法无定法,无有定法,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。
  你这个学佛念佛,单单你把这个个性改掉,哎呀!那就不得了了!
  你就把那个个性调伏一下,欲明心见性,先改个性,你就把你那个刚强无知那个个性改一下,你这一辈子的幸福就不得了了,你就会发现,你每天那个品德都一直在进步当中。
  谢谢你看完 慧律法师 的文字!
打赏
上一条 好好地念佛,世间的福报也在里面 下一条 父母造恶会报应在孩子身上吗?
延伸阅读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: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,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,则如…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“厌离女身”,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。…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,太广大了。我们没办法,去缘四十八愿。所以善导大师说…一个初学者,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:第一个趋吉,第二个避凶。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…燃身燃指供佛,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,如《法华经》所说的舍身、燃身、燃臂、燃指,…不眷恋,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,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,或消极…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,唯识学主要是针…

© 2018-2025 Baifodian.Com 百佛殿
👈
返回
🌎
佛教网
🔎
搜索
🚥
导航
🔐
登陆
💳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