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学佛释疑 / 列表 / 没有“烟戒”,佛弟子就可以抽烟吗?
佛教网

没有“烟戒”,佛弟子就可以抽烟吗?

2019年1月24日
  新年在即,亲友相聚,欢声笑语、觥筹交错后,难免有点点火光,丝丝青烟,扑向面庞,钻入心肺。在氤氲的烟云中,不少佛弟子都会心存疑问:佛陀虽然制定了“酒戒”,但似乎并无“烟戒”那佛弟子还需要戒烟吗?
  戒律,是佛陀根据弘法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教义的情形(例如:某比丘犯了某种过错、或是某些行为引发了社会的不理解),为了有利修行、方便教化而制定的准则。
  而烟草是在佛陀涅槃后才传到印度的,佛陀自然无法制定关于烟草的戒律,但这并不表示佛教对吸烟网开一面,恰恰相反,根据佛教的制戒精神及对修行的要求,佛教是反对吸烟的。  反对吸烟有三大理由:
  增贪嗔痴,聚大苦报

  佛教根本教义之一就是要通过修行,息止贪嗔痴烦恼,达到心无挂碍的清净状态。而吸烟却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。
  正如佛陀当年在祗树给孤独园的开示:若于结所系法,随生味着、顾念、心缚则爱生;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生,生缘老病死、忧悲恼苦,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。
  当一个人开始抽烟,香烟中的尼古丁会随着吸入的烟雾进入血液,7.5秒后侵入大脑,直接刺激大脑的快乐中枢,令吸烟者对香烟的味道与抽烟的感觉(于结所系法: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等)生起愉悦(味着)。
  在30~60分钟后,尼古丁对大脑就会产生抑制作用,让吸烟者不断回想先前快乐的滋味(顾念),准备再抽一根(缚着)来驱走抑制感,于是有空就抽(痴),抽不到就恼(嗔),这种起伏的情绪周期会把人束缚起来,“瘾”就此而生,“苦”也随之而来(生缘老病死、忧悲恼苦)。
  四大不调,生老病死
  虽然佛教认为,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而成,如梦幻泡影般,微脆虚幻,不应去执著,但是在我们真正有这个境界以前,还是需要借助身体去踏实修行的,也就是“借假修真”。而吸烟严重危害身体健康,显然是一大障道因缘。
据调查,烟草在燃烧过程中可产生四千多种化学物质、四十多种致癌物或促癌物、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。
  就像浓烟经过烟囱,日积月累,烟囱壁上会堆积起一层厚厚的烟垢。人体的口腔、呼吸道、消化道也是这样,如果持续吸烟,在依赖尼古丁的同时,健康也不断被侵蚀,并最终引发或加重高血压、心脑血管、慢性呼吸道、消化系统等多种疾病。
  害己及他,减损福报
  佛教一向倡导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,然而抽烟不仅有损自身健康,二手烟还会继续危害他人,尤其是自己的家人。据统计,长期处于二手烟环境之中的成年人,肺癌发病率会提升20%-30%;心脏病发病率会提升25%-30%,儿童则更加岌岌可危。显然抽烟这一做法非为佛教所提倡。
  此外,佛教也崇尚俭约。正如印光法师开示:“鸦片香烟,其毒极烈,花钱买害,痴人可怜。”吸烟者,贪其滋味,在减损健康的同时,也在损耗着自己的福报。可能有人会问:吸烟只是花些小钱,怎么会消减福报?
  殊不知福报由过去世以及今生的点滴善行积累而来,享受一分便消耗一分。与其空耗福报、有损健康,不如把吸烟的费用,用于点滴慈善,利益众生的同时,也为自己的福田播下善种。
打赏
上一条 寺院屋檐下为什么要挂铃铛? 下一条 寺庙可能是个危险的地方只是你看不见而已
延伸阅读 诵经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问:师父啊!我们每天都要诵经,比如每天在诵《心经》,不一定所…忍辱以积大德 这个放弃内心的感受,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经验,跟大家参考一下。我大概出家五年到…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:什么叫见佛?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?自性佛是…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这十种信心 依着彻悟大师的开示,看看我们是否具备了以下这十种信心,从头到…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: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,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,则如…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“厌离女身”,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。…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,太广大了。我们没办法,去缘四十八愿。所以善导大师说…

© 2018-2025 Baifodian.Com 百佛殿
👈
返回
🌎
佛教网
🔎
搜索
🚥
导航
🔐
登陆
💳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