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学佛释疑 / 列表 / 佛教寺院的过堂仪轨
佛教网

佛教寺院的过堂仪轨

2018年12月15日
  “过堂”,也就是佛门中的“吃饭”,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。寺院中每天两次过堂,早、午斋各一次。
  僧人吃饭的地方叫五观堂,相当于寺庙里的食堂。佛教僧侣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,在僧团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是佛教思想和礼仪的统一。
  佛门规定学道者吃饭时要做五种观想。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,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,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,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,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。
  饮食之前,先要敲挂在寺庙走廊上的大木鱼和云板。木鱼梆是吃饭号令,又叫长鱼。鱼昼夜均不合眼,隐喻佛弟子修行也应精勤不息,废寝忘食。当云板响起,僧众搭衣列队进入五观堂,依序就坐。
  吃饭前大众要唱“供养偈”,奉请十方诸佛菩萨临斋,然后由一僧人负责出食,将七粒米或指甲许的面条送至施食台,通过念诵施食真言,观想七粒米可变四十九粒米,四十九粒米可变无量无数如须弥山,施予大鹏金翅鸟和罗刹鬼子母及旷野鬼神众等,以此体恤饥困众生,愿他们同得饱满并去除悭贪。
  过堂是一个绝对安静的用食过程,整个过程要行堂三次,也就是送三次饭菜。第一次行堂不够吃时,可以在后续行堂时添加。过堂要求禁语,也就是不能讲话,所需饭菜及多少都要使用特定的手势表达。
  用餐结束前,要用开水冲洗饭钵中残余的米粒及油渍,并全部喝下。佛教认为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。意思是说出家修行之人,每日所有一切用度,皆是出自世人的供养。哪怕只是施主供养的一粒米,在真修行人眼中,也如须弥大山一般珍贵!
  收拾好钵具后,维那起腔,大众齐唱“结斋偈”。结斋后僧众列队出五观堂。过堂仪式结束。
  “过堂”是中国汉传佛教寺院独有的仪轨。虽然“过堂”仪式在各寺院不尽相同,但汉传佛教寺院在早午斋依律奉行的“过堂”仪轨都是“二时临斋仪”。
打赏
上一条 在净土门,居士能够说法吗? 下一条 出家人的“五堂功课”是哪五堂?
延伸阅读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: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,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,则如…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“厌离女身”,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。…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,太广大了。我们没办法,去缘四十八愿。所以善导大师说…一个初学者,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:第一个趋吉,第二个避凶。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…燃身燃指供佛,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,如《法华经》所说的舍身、燃身、燃臂、燃指,…不眷恋,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,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,或消极…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,唯识学主要是针…

© 2018-2025 Baifodian.Com 百佛殿
👈
返回
🌎
佛教网
🔎
搜索
🚥
导航
🔐
登陆
💳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