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辱,是佛教徒的必修课之一,作为六度中的第三度,忍辱常常会被认为忍气吞声,甚至唯唯诺诺,如果佛教的忍辱是把所有的折辱全部憋在心里,这样心就成了大垃圾场,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,没有智慧的忍辱,造成的灾难,远比不忍还要大。因此,佛教说的忍辱,是有智慧的忍辱。
忍辱是什么意思?
忍辱是梵语翻译而来的,音译“羼提”,意译为安忍、忍耐、忍辱,意思是于任何违逆之境,皆能安然处之,内心没有嗔恚、怨恨。忍辱有耐怨害忍、安受苦忍、谛察法忍三种。其中耐怨害忍是最通常的理解,也就是忍受他人的侮辱恼害;安受苦忍是面对疾病、寒热、饥渴等种种苦事而能忍受,内心不动;谛察法忍是指谛观诸法不生不灭之真理,心无妄动,而安住于无生之理。忍辱是从心而发,从智慧生出来的,所对治的是由外境引发的内心烦恼。
忍辱最好的帮手是智慧
当我们在修忍辱的时候,也要让智慧这位帮手来看一看,我们要碰到的这件坏事,是不是可以通过未雨绸缪就能避免的?或者可以减轻伤害?业报虽然是我们碰到了就需要忍辱度过的,但是在事发之前,是不是可以用智慧来帮帮忙,在发生之前就可以想办法来改变的?
因此,在与人交往的时候,在处理生活工作上的事情的时候,可以先想想,这件事做起来,对自己和对别人的影响是什么?对我们双方有没有好处?如果对双方都有益无害,那么自然是可以接受。如果对对方有益对自己无害,那么也可以考虑接受。但是对双方都有损失,就该考虑一下是不是该改变一下了?有智慧的忍辱,利的不仅仅是自己,同样也是利他,乃至整个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