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心灵能量 / 列表 / 内无所得 外无所求,根境识三者不可得
佛教网

内无所得 外无所求,根境识三者不可得

文 / 静波法师 2018年10月18日
  所谓“内无所得,外无所求”:也就是说:根(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);境(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);识(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);三者了不可得!
  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,有一位黑梵志,是个外道,能飞腾变化,非常厉害,没有人同他相比。只是有一天,有人就给他算命说:“你呀,七天之后就得死去,你所有的神通都将没有用!”
  他立刻就呆了,就问这个算命的:“那我将怎么办呢?”算命的人说:“唯一能够帮你的只有佛陀。”
  于是,黑梵志就拿了两束花到了佛陀那里。佛陀就告诉他:“你放下!”黑梵志把左手的花放下了;佛陀又说:“你放下!”黑梵志把右手的花放下了;对此佛陀又说:“你放下!”黑梵志茫然地说:“我已经都放下了啊?”佛陀于是对他说:“你要内放六根,外放六尘,中放六识,达到心无挂碍!”
  这就同此段经文所说的一致:“内无所得”!我们的眼睛能看到什么呢?只是一种影像而已!因为根、境和识合作,我们才会有一个认知——主观认识客观,才完成了这样的主客对客观的认识;而这个认识不但是一个缘起的过程,并且这个过程又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!执着就会烦恼和恐惧!不执着就是解脱自在!
  如果根、境、识不合作,那么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认识任何事物!怎么认识呢?不用说别的,这本书(色尘)如果把它贴在眼睛上,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看到书上的字;如果离得太远,如这本书离我们五里地远,我们能看见它吗?如果我们心不在焉,心里在琢磨别的事,即使这本书就放在离我们一尺远的距离,我们也看不到!可见,根、境、识必须合作才可以看到!所以这是一个缘起的过程!缘起的过程是什么过程?是一个可变而没有固定的过程,是可以改变的过程!
  每个人都必须清醒,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!一切正在改变!只是我们不觉知、不情愿,所以有烦恼、恐惧,乃至轮回!如我们的烦恼、痛苦、喜怒哀乐,一切都是变化的;只要我们不让这个缘起完成:把握住自己,禁得住诱惑,不让这些条件聚在一起;那么我相信,我们就是自在的!
  同时,我们更要感悟到,即使条件具足了,它们也是没有自性的,当下即空!而且正在不断地变化,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停留在过去的感受中!因为过去的已然过去了,所以当我们停留在过去的感受中时,就说明我们认为那些过去的东西,就是实在而不可以改变!但事实上一切都已经变化了,不是吗?所以说,我们要清醒,要冷静,要理智,要像佛陀教育梵志时所说的那样:内放六根,外放六尘,中放六识!当机立断!当下解脱!修行就是不断地训练自己的心:面对而不执着的过程!
  这就是本章所说的“内无所得,外无所求”:我们到底能够求到什么?不过是过程而已!因为求到的东西不是正在变化吗?
  谢谢你看完 静波法师 的文字!
打赏
上一条 世间名利谁不爱 过分贪求是祸根 下一条 不用佛法去改变自己 学佛就没有意义
延伸阅读 9记金刚棒喝,句句戳心、振聋发聩。 拜佛 “拜佛不是弯下身体,而是放下傲慢。”大家要记住!…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,你仍然不悟!因为不悟的人,说无念,执着无念…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忍辱≠忍气吞声,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 “辱”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,…不要自己逼自己 有人问我:“师父,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,希望能鼓励自己不断努力。可…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有句话说:“情不重,不生娑婆。”佛教里称世间的人为“有情众生”。 每位在…不懂就说不懂 对于一般人来说,“慢”就是“骄傲”。但是,佛经将它分析得比较细,例如“过慢”…赞佛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,十方世界亦无比,世间所有我尽见,一切无有如佛者。 意思是:天上天…

© 2018-2025 Baifodian.Com 百佛殿
👈
返回
🌎
佛教网
🔎
搜索
🚥
导航
🔐
登陆
💳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