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光寺位于新都县城北宝光街,占地10万平方米,其中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,是我国历史悠久,规模宏大,结构完整,文物众多的佛教禅宗寺院。2001年6月25日,宝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宝光寺相传建于东汉,从1996年在寺内出土的唐碑表明,唐开元二十九年(741)已名宝光寺。唐广明元年十二月(881年1月),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,唐僖宗李儇南逃入蜀,曾驻跸宝光寺,并迎请高僧知玄(悟达国师)住此,重修宝光寺、塔。宋大观三年(1109),中国佛教禅宗临济宗第十一代祖师佛果克勤(圆悟国师)在此“修持说法,接众数千”。元代寺院残破。明代经内阁首辅大学士杨廷和、状元杨升庵父子捐修,殿宇宏丽。
明末清初,宝光寺毁于兵燹。清康熙九年(1670),临济宗第三十五代祖师破山海明派弟子笑宗印密禅师重修宝光寺。经康熙到光绪两百多年间的不断扩建,宝光寺与文殊院、昭觉寺、草堂寺并列为成都“四大精蓝”;与成都文殊院、镇江金山寺、杨州高寺并列为长江流域“四大丛林”。
宝光寺的建筑为木石结构,施用石柱600多根,其中主要由一塔、二景、三楼、禅宋寺院组成。中轴线上,福字照壁、山门殿、天王殿、舍利塔、七佛殿、大雄殴、藏经楼、紫霞山依次而立;两旁有钟楼、鼓楼,客堂、云水堂,斋堂、戒堂,罗汉堂、禅堂,东住持、西住持相对称,展现了中国佛教禅院的整体风貌。
宝光寺是我国唯一保存了早期佛寺“寺塔一体、塔踞中心”典型布局的寺院。寺中舍利塔建于唐代,迭经培修,是一座高30米的13级密檐式方形砖塔。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元年(1851),内塑佛、菩萨、祖师59尊,罗汉518尊,每尊高约2米,造型优美,彩绘贴金,千姿百态,妙趣横生。它是我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、规模最大的泥塑罗汉堂。
宝光寺文物众多,著名的有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(540)的千佛碑,唐开元二十九年(741)的《施衣功德碑》,唐僖宗行宫遗础,元代金银粉书《华严经》,明代“尊胜陀罗尼”石幢,清代《大藏经》、玉佛和石刻舍利塔,以及被称为“镇寺三宝”的佛舍利、贝叶经和铜优昙花等。各殿堂挂金匾l76块,嵌碑石24通,刻楹联76副,陈列古代工艺品和名人字画400余件,烘托了宝光寺的历史文化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