🌎百佛殿 / 寺庙 / 列表 / 清凉寺_南京_江苏
佛教网

清凉寺_南京_江苏

2019年8月20日
清凉寺_南京_江苏
  一、恢复清凉寺的缘起
  南京清凉寺,始建于南朝,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,法眼宗的发源地。法眼宗为南唐高僧文益禅师所创,其禅学思想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价值,影响远及日本、韩国及东南亚,历史意义十分深远。
  清凉山即因寺而得名。作为南唐首刹,鼎盛时期的清凉大道场是南京佛教传统文化、清凉山精英文化、金陵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,“清凉问佛”更是流传久远的“金陵四十八景”之一。因而,在此国泰民安,佛法昌隆之际,恢复、重建这座千年古寺,不仅能满足海内外佛教徒礼拜祖庭,寻根问祖的心愿,找到法眼宗的“根”,重振法眼宗风,也有利于落实市委关于“整合佛教资源”的指示,填补鼓楼区没有恢复寺院的历史空白,对推进集自然、历史、观光、人文为一体的和谐都市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。
  为此,南京市宗教局、南京市佛教协会与南京市园林局、清凉山公园管理处经过协商,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,于2009年1月将清凉寺原有的一座殿堂及五间瓦房交给佛教界,同年6月20日,举行佛像开光,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正式对外开放。
  二、清凉寺的历史价值
  1、南京这座文化名城的根在清凉山,清凉文化最核心的内容离不开清凉山的佛教文化。有识之士认为,高雅的清凉文化是南京这座文化名城的杰出代表。
  2、清凉寺是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------法眼宗的发源地,在海内外的影响极高。
  3、佛教敲击“幽冥钟”的起源在清凉寺,“清凉钟声”驰名中外。
  4、清凉寺开创了皇帝以国家形式支持佛教兴办放生池之先河,清凉寺的放生池就是今天的乌龙潭。
  5、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“清凉问佛”盛况空前。清康熙年间的《金陵名胜图》载,清凉山又名小九华,相传为地藏菩萨驻锡地。每逢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三十日,前来清凉山礼佛者络绎不绝,川流不息。据说仅供香客休息的进香茶棚,从大中桥一直摆到清凉山,此一车水马龙,人流如织的繁荣盛况,形成了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“清凉问佛”,传诵至今。南宋诗人刘克庄在清凉寺诗记说:“塔庙当年甲一方,千层金碧万缁郎。”
  6、明清两代江南最大的书院------崇正书院,就座落在清凉山上,它与因明末清初的金陵八大家之首龚贤而闻名的扫叶楼,共同构成不朽的清凉文化。
  三、清凉寺的历史沿革
  清凉寺位于江苏南京鼓楼区清凉山上。清凉山,古名石头山、石首山,踞于南京城西隅,广州路西端。唐以前,长江直逼清凉山西南麓,江水冲击拍打,形成悬崖峭壁,成为阻击北敌南渡的天然屏障。吴主孙权在此建立石头城,作为江防要塞,故又有石头城之称。相传三国时诸葛亮观金陵形势为“钟阜龙蟠、石头虎踞”,这只蹲踞江岸的老虎即指清凉山。清凉寺寺址所在,就在清凉山中,是南京最悠久的古刹之一,自建寺以来,历遭毁废。
  (一)历史概况
  1、创建于南朝,具体年代不详,唐中和年间渐兴。
  2、五代十国之杨吴·顺义中,(公元921——927年间)大丞相徐温重建,名兴教寺,请悟空休复禅师住持。
  3、南唐·升元初(公元938年)元宗李璟扩建兴教寺为清凉大道场,礼请文益禅师住持,从此,石头山改称清凉山。
  4、北宋•太平兴国五年(公元972年)改称清凉广惠禅寺。
  5、明•建文四年(公元1402年),周王朱橚(sù)重修山寺,成祖朱棣(di)题额“清凉禅寺”。
  6、太平军占领南京时,对南京城内的文化胜迹进行了大规模毁坏,清凉寺也未幸免于难。
  7、同治年间,寺院在原址恢复重建,到“文革”才被迫终止了佛事活动,但仍有僧众居住,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。
  8、2009年1月1日正式交给佛教界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,同年6月20日,举行了恢复开放暨佛像开光。
  (二)清凉寺现状
  1、恢复后的清凉寺目前只有一座三开间殿堂和五间供僧人生活、居住的瓦房。
  2、围绕清凉寺的古迹有:(1)南唐古井,名还阳井,至今泉水清澈;(2)山梁上的地藏寺,又称小九华,是四大名山地藏菩萨的驻锡地,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“清凉问佛”就源于此;(3)明清两代江南最大的书院------崇正书院便坐落在地藏寺内;(4)扫叶楼,位于原善庆寺内,因明末清初金陵八大家之一的龚贤而闻名。
  3、清凉寺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,地势开阔,周围没有永久建筑,为未来的发展预留了很大的空间。
  四、清凉文益禅师与法眼宗的创立
  1、清凉文益禅师简介
    文益禅师(公元885——958),俗姓鲁,余杭(浙江杭州)人,七岁到新定智通院依全伟禅师出家,二十岁到越州(浙江绍兴)开元寺受具足戒;后至明州育王寺学习律学及儒家经典。文益禅师善作文章,被希觉禅师誉为“佛门子游、子夏”。
  文益禅师被禅宗玄妙旨趣所吸引,遂舍旧学,南下参访。先至福州长庆院,师事雪峰义存的弟子慧棱禅师,无所契悟,后至漳州,因避雨走进城西石山地藏院,见到桂琛禅师,经过点化,有所证悟,遂师事桂琛。后来又游方至临州(江西抚州市),临州刺使请他住持崇寿院,名声大振,前来学禅决疑者多达千人。南唐国主李璟闻名,请文益禅师至金陵住报恩院传法,赐号“净慧禅师”,又住持金陵清凉院,门下弟子众多,不仅有国内的禅僧前来学习禅法,也有来自新罗、高丽、日本等外国僧人,可谓盛况空前。
  文益禅师于后周显得五年七月十七日(公元958)剃发澡身,告别僧众,跏趺而逝,颜面如生。寿七十四,戒腊五十四载。南唐中主李璟曾在他病中亲往礼问,于江宁县丹阳乡起塔,塔名“无相”,南唐公卿皆穿素服送葬于江宁县丹阳乡。南唐国主謚文益禅师“大法眼禅师”之号,后人称此宗为“法眼宗”。
  2、法眼宗的法统
  中国佛教的特色在于禅(宗)。禅宗自梁武帝时代的初祖菩提达摩起,经二祖慧可、三祖僧璨、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之后,分为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及神秀的北宗禅。其中,北宗禅主张渐悟,不久即衰落;南宗禅主张顿悟,在中唐以后渐兴,成为禅宗主流,进而传衍出五家七宗诸派。
  佛教五家七宗的五家是指沩仰宗、临济宗、曹洞宗、云门宗和法眼宗,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,合称为七宗。
  法眼宗的法统传承,从南唐至五代期间,据《五灯会元》《传法正宗记》资料统计,其传承约一百八十三人,据本书末附录传承图统计则有三百六十余人。在法眼文益禅师法嗣中,著名的有天台德韶、清凉泰钦、百丈道恒、净德智筠、永明道潜、永明延寿、灵隐清耸,报恩慧明、报慈行言、报恩法安、归宗策真等。
  3、法眼宗的宗风特色
  在禅宗五家七宗中,法眼宗对佛教经典尤为看重,并以熔铸经典义理而形成自己的宗风特色。据宋•晦岩智昭所著《人天眼目》所说,“此宗家风,对病施药,相身裁衣,随其器量,扫除情解”。法眼宗通过汲取楞严三昧、金刚般若、圆觉了义、维摩不二 、楞伽妙谛、华严法界等教乘菁英,铸成其“法眼”,形成了法眼宗独特的感悟。
  法眼宗的主要思想,源于文益禅师所著《华严六相义颂》中提出的“理事不二,贵在圆融”,以及《三界唯心颂》中“不着他求,尽由心造”的宗旨。文益禅师在《十规论》中说:“大凡佛祖之宗,具理具事,理事相资,还同目足”。认为理事是圆融的,如同眼睛与手足的关系,互相协同。理事圆融即是“一切现成”,本来如此,并非人为安排。
  德韶继承其“一切现成”的宗旨,进而发扬“佛法现成,一切具足……无欠无余”。再传弟子延寿发挥文益禅师的“不着他求,尽由心造”宗旨,乃“举一心为宗,照万法如镜”,他说“佛佛手授授斯旨,祖祖相传传此心”。
  法眼宗为禅宗五家最后创立的宗派,故博取众家之长,应时之需,经文益、德韶、延寿三世,嫡嫡相传,至宋初高丽王仰慕延寿学德,遣使致书,叙弟子礼,并遣僧人三十六人来受道法,后回高丽,教化一方,于是法眼一宗盛行于海外。
  五、清凉寺的未来构想
  清凉寺是法眼宗的祖庭,又为南唐金陵首刹,在佛教中的历史地位极高。为重塑清凉寺在清凉山历史文化中的核心地位,对未来发展,构划如下:
  (一)清凉寺的环境优势
  目前,初恢复的清凉寺,自清凉山公园南大门进入后,左右两边有山,中间为一狭长地带,依地势缓步抬升。从地形上看,状如交椅。开阔的地带,为清凉寺的总体发展规划预留了很大的空间。
  (二)清凉寺的发展构想
  清凉寺根据现存的历史资料,崇古遵今,拟依次恢复山门、天王殿、南唐还阳井景观、法眼宗纪念馆(大殿)。
  清凉寺在整体规划、建设过程中,会积极与清凉山园林管理处配合,以不破坏花草、树木,保护绿地为原则,充分考虑到佛教传统与现代相结合;寺院与园林相融入;信众与游人共分享的多种元素。最大可能地体现清凉山的佛教文化、南唐帝王文化和历史人文景观的特色,将清凉山厚重的历史文化挖掘、展现出来。
  (三)充分发挥清凉寺的社会功能
  清凉寺具有独特的地理、历史及人文风貌,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,未来主要是以弘扬佛教文化为主轴,发扬佛教利乐众生的优良传统,切实发挥寺院所具有的各项功能,起到净化心灵、倡导和谐、劝人向善、增进团结、庄严国土、利乐有情的作用。
  总的来说,恢复后的清凉寺,不仅仅是一个寺院香火的重续,它必将为信众增加福田,为众生回向功德,为文化注入灵魂,为社会带来祥和。我们坚信清凉寺的未来,前景无限,美好的未来属于每一个参与的人!
打赏
上一条 灵隐寺_杭州_浙江 下一条 弥陀寺_东台_江苏
延伸阅读 »开元寺_潮州_广东 开元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开元路。前身为荔峰寺,唐…»佛母寺_潮州_广东 潮州佛母寺位于广东省潮州市紫莲山森林度假村景区…»静安寺_上海 静安寺,又称静安古寺,位于上海市静安区,其历史相传最…»真宁净寺_青田_浙江 真宁净寺,位于浙江省青田县城东14公里的温溪…»普济寺_博罗_广东 博罗县龙溪镇普济寺简称“普济寺”,据载始建于梁…»南华寺_韶关_广东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7公里…»观音古寺_博罗_广东 观音古寺位于罗浮山麓,罗浮山又名东樵山,位于…

© 2020-2024 百佛殿佛教网
🌎
佛教网
🛤️
道观

寺庙
👈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