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严寺位於陕西省长安县韦曲东南少陵原半坡上,距西安城约15公里。寺居高临下,襟山带河,殿宇庭院精致幽邃。它俯视樊川,西望神禾原,南望终南山的雾岩、玉案诸峰,正如唐朝诗人岑叁题寺诗中所赞:“寺南几千峰,峰翠青可掬。”可见自然环境的优美。
寺建於唐德宗(李适)贞元十九年(803年),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发源地,古“樊川八大寺院”之一。北宋以後渐趋衰败,明朝虽经修葺,但规模已非旧观。清朝乾隆年间,少陵原一部分崩塌,志内殿宇全被摧毁,现在仅有两座砖塔。东边的一座是华严宗初祖杜顺禅师塔,四面七层,高约13米,上层石刻有“严主”二字,第三层石刻有“无垢净光宝塔”六字。西边的一座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塔,内安奉清京相师舍利子21粒。该塔六面五层,高七米,塔上石刻有“唐清原国师妙觉之塔”十字。二塔下层各有砖筑龛堂,内有石刻影像及像赞,石刻下半部刻重修记,为近代宋伯鲁、宋联奎同时书写。
另有唐宣宗大中六年刻的《杜顺和尚行记碑》,已移存於陕西省博物馆。
华严寺历代传承法师有杜顺、智俨、法藏、澄观、宗密等。杜顺着有《华严法界观门》、《华严五教止观》,他为华严宗在观行方面的“无尽缘起说”和判教方面的“五阶次等说”奠定了理论基础,後人追其为华严初祖。但实际创宗人是法藏大师。法藏(643-712年)是西域康居国人,l7岁从智俨大师学〈华严经〉。唐圣历二年(699年)受诏为武则天说《华严经》,使其“豁然领解”。他还为唐中宗、唐睿宗授菩萨戒,被封为国师。唐中宗还特地为他造了五所华严寺。法藏以《华严经》为依据,吸收了玄奘新译理论,完成了判教,充实了观法,建立了华严宗风。因此,中国佛教便以华严寺为华严宗之发源地。